为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,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衔接,4月19日,外国语学院“‘语’你‘童’行”志愿教学团队走进咸宁市七彩梦残障儿童康复医院,开展“环保小卫士:绿色行动”主题实践教学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环保教育+语言应用”为核心,通过多元化教学形式,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,提升教学实践能力。

活动以教学实践为导向,精心设计“环保儿歌互动”“双语绘本共读”“情景模拟教学”三大环节。在《Happy Earth》英文儿歌教学中,志愿者将环保主题与英语发音、句式练习结合,引导儿童通过肢体律动掌握“Earth”“Green”等核心词汇;双语绘本《地球妈妈为什么哭了》共读环节,学生通过中英文交替讲解,深入浅出阐释水污染、垃圾分类等议题,既锻炼了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,也强化了自身的课堂设计与双语表达能力。
为深化教学效果,志愿者们还通过“垃圾分类挑战赛”“环保表情包创作”“情景剧表演”等互动项目。在垃圾分类教学中,以中英文双语标识卡片为教具,通过分组竞赛引导儿童掌握分类标准;情景剧表演环节,学生自编自导短剧将环保倡议融入角色对话,既激发儿童参与热情,也检验了语言表达与跨文化沟通能力。参与教学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,此次活动让他们意识到,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,更需通过创意设计让抽象概念具象化。
活动结束后,团队指导教师张心虎老师从教学目标达成度、教学方法适切性等维度对本次志愿教学给予了相关点评。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杨庆华指出:“本次活动是‘课程思政’的生动实践,未来我们将常态化开展特殊儿童关爱行动,将环保教育、特殊教育与师范生技能培养深度融合,鼓励学生用专业能力服务社会,实现‘学以致用、用以促学’的良性循环。”
本次志愿教学活动通过真实场景的任务驱动,不仅帮助残障儿童树立环保意识,更使外国语学院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教学技能、涵育教育情怀。下一步,学院将联动更多社会机构,开展更多“语言+公益”系列实践教学活动,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情怀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提供创新平台。

(通讯员:李玉婷、周婧,审稿人:杨庆华)